太极文献

精校王柏青《太极秘术》

         小荷:

1.     据戚建海《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》(2003年台湾逸文武学书馆出版)点校。

2.     太极拳+内丹术=延年益寿+功夫精绝

 

目录:

1)刘风梧《序言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)王柏青《原序》

3)张三峰《太极拳势》       4)王宗岳《太极拳论》

5)蒋发《太极拳功》          6)蒋发《太极拳诀》

7)蒋发《太极拳论》          8)邢喜怀《太极拳道》

9)邢喜怀《太极拳说》       10)张楚臣《太极拳秘传》

11)王柏青《太极丹功义诠》(12)王柏青《太极丹功要术》

 

一、刘凤梧序

余幼失怙[1],习祖遗之医略,於《景岳全书》卷九《杂证十三卷·瘟疫》处,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摺[2],字草潦乱,幸尚可辩识,故复录之存义,然实未睹其术焉。

先祖刘(恒)山,道光八年人。初经药商,后习医道。咸丰十一年[3],路遇困病危者,施救罔效。祖怀善念,奔波镇里,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。老扶脉摇首而去。病者知无生,讬祖善后,祖诺。其感,探怀示祖簿册,嘱录而殉葬。祖怜而草缮,复置其怀。其奄然溘逝。先祖俛[4]乡人善葬焉。

此於录后言之一二。因系祖手泽,且理玄奥,故誊而录存。是序。

民国六年[5]仲春月 汜水刘风梧拜识

 

二、王柏青留示(《太极秘术》原序)

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。先师曾曰:“是术得之於道门,精微(玄奥有)不可言传之妙。德不修(者)不与之,名利重(者)难成之,才不足(者不传)之。故择者不易,尔宜慎密勿惰。”

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,更添以道家丹法,始悟其源流之泽长,光耀九洲。然修之不易,犹如深海寻珠,循宝光而不舍,历艰辛而不颓,始得而获。更加珍贵,虽万金而不售。斯道气常存者也。

噫!孰鉴道之求真难于此乎!而身不其验、动不明其用、辄言得道、津津善辩而惑人辈,犹为可悲耳!诈伪横溢四海,真言不屑而闻,故大道当隐,俟时渐复,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。

雍正六年[6]冬月 愚叟王柏青留示

 

小荷太极:

l  拳自道家出,信焉。体用完全合乎道法。

l  德才兼备,不汲汲乎功利者,方可得之。

l  太极拳最终走向丹道。丹道之法可以有效促进太极拳。太极拳+丹道=如虎添翼。

l  然“斯道旁门甚多。”不可不慎!人生如有幸得遇明师,不可不惜!

 

三、张三丰《太极拳势》

太极拳者,如长江大海之水,滔滔不绝也。

太极势者,掤捋挤按、采挒肘靠、进退顾盼定也。

掤捋挤按,即坎离震兑,四正方也。采挒肘靠,即乾坤艮巽,四斜角也。此八卦也。

夫进退为水火之步,顾盼为金木之步,定为中土。进步、退步、左顾、右盼、中定,此五行也。

手运八卦,脚踩五行,合而言之,曰十三势也。

此系武当山张三峰祖师遗论,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,不徒作技艺之末耳。

 

小荷太极:

l  注意此篇与一般版本不同。

l  踩:原字为(足比)。

l  末句与前文意不合,疑为后人所加。

 

四、王宗岳《太极拳论》

太极者,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

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。无过不及,随曲就伸。人刚我柔谓之走,我顺人背谓之粘。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。虽变化万端,而理一贯。

由招熟而渐悟懂劲,由懂劲而阶及神明。然非用日久,不能豁然贯通焉。

 

虚灵顶劲,沉丹田。不偏不倚,忽隐忽现。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杳。仰之则弥高,俯之则弥深。进之则愈长,退之则愈促。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。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。英雄所向无敌,盖皆由此而及也。

斯技旁门甚多,虽势有区别,概不外壮欺弱、慢让快耳。有力打无力、手慢让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关学力而有为也。察四两拨千斤之句,显非力胜;观耄耋御众之形,快何能为?

 

立如秤准,活如车轮。偏沉则随,双重则滞。每见数年纯功,不能运化者,率皆自为人制,双重之病未悟耳。

欲避此病,须知阴阳:粘即是走,走即是粘;阳不离阴,阴不离阳;阴阳相济,方为懂劲。懂劲后,愈练愈精,默识揣摩,渐至从心所欲。

本是舍己从人,多误舍近求远。所谓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。学者不可不详辨焉!是为论。

 

小荷太极:

l  底版为普通流传版本,修改部分为本文不同处。

 

五、蒋发《太极拳功》

师傅曰:太极行功法,在调阴阳、合神气、止心于脐下

乃曰:凝神敛神入气穴,使阴阳交感,浑然一炁

夫太极拳者,静而始动,动而至静,动静相因,连而不断;神形互依,意气相聚,拳未到而意先到,拳不到而意亦到;上下相随,内外相合,虚实分明,用意不用力,乃拳功之要,学者不二法门也。

 

小荷:

1.     止心于脐下,凝神入气穴,调阴阳(神气)使之和合也。

2.     神形相依,意气相聚,上下相随,内外相合。

 

六、蒋发《太极拳诀》

 

筋骨要松,皮毛要攻,节节贯穿,虚灵在中。

 

七、蒋发《太极拳行功论》

(一举动,周身俱要轻灵,尤要贯串。气宜鼓荡,神宜内敛。

无使有缺陷处,无使有凸凹处,无使有断续处。

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。由脚而腿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。向前退后,乃能得机得势。

有不得机得)势处,身便散乱,其病必於腰腿求之,上下前后左右皆然。

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。有上即有下,有前即有后,有左即有右。如意要向上,即寓下意。若将物掀起,而加以挫之之力,斯其根自断,乃坏之速而无疑。

虚实宜分清楚,一处自有一处虚实,处处总此一虚实。

周身节节贯串,勿令丝毫间断耳。

 

八、邢喜怀《太极拳道》

先师曰:“习拳[7]习道,理义须明[8]。功不间断[9]


联系我们

13823142866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chawuzhai@163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8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